刘奕伶, 邵华. 基于“痞坚之处,必有伏阳”理论探讨甲状腺癌的中医发病机制与术后治疗策略. 2025. biomedRxiv.202502.00039
基于“痞坚之处,必有伏阳”理论探讨甲状腺癌的中医发病机制与术后治疗策略
通讯作者: 邵华, shaohua298@163.com
DOI:10.12201/bmr.202502.00039
Corresponding author: Shaohua, shaohua298@163.com
- 
							    摘要:当前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内呈逐年上升趋势,2022年甲状腺癌在全球新发82万例,居恶性肿瘤第7位,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5位,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(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,PTC)最为常见。笔者认为,癌病与伏阳之间互为因果,伏阳是癌病形成的必要条件,也是癌病所产生的病理产物;癌病是诱发伏阳产生的病理因素,也是伏阳之后所形成的实质结果。本文从甲状腺癌逐年高发角度出发,分析甲状腺癌形成发生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方法,从“痞坚”、“伏阳”与甲状腺癌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,为甲状腺癌术后病人的治疗提供新思路。 Key words:提交时间:2025-02-20 版权声明:作者本人独立拥有该论文的版权,预印本系统仅拥有论文的永久保存权利。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重复使用。
- 
								图表 
- 
								杜安然. 甲状腺癌伴原发性甲旁亢外科治疗策略. 2025. doi: 10.12201/bmr.202504.00050 李威, 耿中利, 昂沙尔·苏来曼. 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演进. 2024. doi: 10.12201/bmr.202411.00051 周圆, 刘静, 潘亚雯, 任政. 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癌治疗研究进展. 2024. doi: 10.12201/bmr.202411.00030 葛立富, 顾颖杰.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研究的进展、热点与趋势. 2025. doi: 10.12201/bmr.202508.00047 杨雷, 周梦倩, 汤铜. 术前淋巴结超声特征对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. 2024. doi: 10.12201/bmr.202410.00035 董佳荣, 潘玉真. 中医药治疗胰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进展. 2025. doi: 10.12201/bmr.202508.00014 丁喜凤, 刘赵朋, 钟颖琦, 郑景辉.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. 2025. doi: 10.12201/bmr.202503.00078 陈龙满, 王霞, 钱锐, 马迪. 基于内经阴阳理论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. 2025. doi: 10.12201/bmr.202503.00083 李娟, 候中豪, 宋珊珊, 贾炜豪, 宋子贤, 牛天福. 基于伏痰理论探讨老年性失眠防治思路. 2024. doi: 10.12201/bmr.202410.00064 徐晓隽, 胡方竹, 潘江. 基于“浊毒伏络”理论探讨针灸干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应用思路. 2025. doi: 10.12201/bmr.202509.00068 
- 
								序号 提交日期 编号 操作 1 2025-01-06 10.12201/bmr.202502.00039V1 下载 
- 
								
- 
								公开评论 匿名评论 仅发给作者
引用格式
访问统计
- 阅读量:447
- 下载量:2
- 评论数:0

 登录
登录 注册
注册 
	                



 京公网安备
京公网安备